【温哥华】百人群殴,枕头大战
国际枕头大战日最早诞生于2008年,起源地为美国纽约华盛顿广场公园。国际枕头大战日,每年的4月2日开打。这个节日由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的群体–快闪族(Flash Mob)通过互联网创立,其目的在于让都市里的人们不要每天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,而是到城市中心与其他人接触,也为平日紧张忙碌的人们提供发泄渠道,缓解紧张生活节奏和释放压力。
国际枕头大战日最早诞生于2008年,起源地为美国纽约华盛顿广场公园。国际枕头大战日,每年的4月2日开打。这个节日由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的群体–快闪族(Flash Mob)通过互联网创立,其目的在于让都市里的人们不要每天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,而是到城市中心与其他人接触,也为平日紧张忙碌的人们提供发泄渠道,缓解紧张生活节奏和释放压力。
温哥华的摩天楼多而不高,但起起落落的,好看。一到夜间,亮了灯,更好看。温市裆烫,许多楼宇是办公住宅旅馆兼用,晚间,不用政府掏钱的亮灯工程,各家的灯自然会亮。穿插了山水,城市变得更有灵气。那闪亮的细长楼是温哥华的最高楼香格里拉酒店,由郑景明设计(James K.M. Cheng),2008年落成,206米高。
福溪之中有一小岛,名曰格兰维尔。岛以桥为名,先有了格兰维尔桥;桥又由路而名,戏院电影院云集的Granville街横跨福溪才有了格兰维尔桥。由北至南(图上由上而下)的格兰维尔桥为福溪三桥之居中之桥,桥下偏南带彩的地面即格兰维尔岛。紧对面即为耶鲁镇。自东而西的观望。可见格兰维尔岛其实与福溪南岸的陆地相连,称为半岛应更准确。
温哥华市中心东头临近煤气镇(Gastown)的W Hasting和Cambie街口,有一栋颇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物,名曰多米宁大楼(Dominion Building)。大楼总高13层,首先见到室外的消防梯从13层开始Z字形向下。大楼的屋顶是其显得怪异的主要原因。檐口之上的三层构成了所谓的法国式屋顶(mansard roof),而每层的窗户形式和布置都用心良苦地不同。
在Orpheum的侧门口,有马赛克铺地。也说明了Orpheum的重要性。由Nelson街口北望,可见几个历久弥新的地标。Orpheum已扯过,Vogue等会儿展开,先带过钟楼。大钟显眼。当年许多温哥华人约会时,一句“钟下见面(meet me under clock)”,省却了多少麻烦。钟楼名曰“Vancouver Block”,有着大气的名头,是温市当年天际线的重要组分。
今夏去往温哥华,意外地发见大洋彼岸有一些老电影院(当然只是空间所在),很类似当年的沪上大世界八仙桥。温市中心的Granville街是其所在。Robson街口南望Granville街。低层的商业铺面,耐火砖和纵向线条构成了主要的造型元素,马路上横七竖八的架空线和电车,都与当年的八仙桥很类似。余等由此向南走起,可领略当年剧院街可宝贵的老旧。
温哥华海岸曲折,从地理上可理解为有许多半岛。温市Downtown南有English Bay及福溪(False Creek),北为Burrard Inlet所限,其与斯丹利公园(图上左手绿色处,未标全)之和为一完整的半岛。福溪之上有桥三,最左手边(西头)为已熟知的Burrard桥。顺桥面下,接着往东北方向直走(浅黄色的大路),可至温市外滩(waterfront)。
好古之心中外相通,Gastown是温哥华传说中的发源地,游客多来此寻本溯源。传说1867年,有个绕嘴Jack(Gassy Jack)在这个路口开了个酒馆,扛活赶路的总算有个歇脚地,从此这块地面人气渐旺,温哥华因此而生。1886年,温哥华一把大火20分钟内席卷一切。现存的是之后1887年重起的建筑。当时的复古风,什么好看的都堆在一起。
所谓Art Deco,就上海的经验,竖直的线条,褐色面砖,多数有梯次向上的收分,国际饭店、上海大厦、福州路江西路口的新城大厦和汉密尔顿大厦之类的高楼就是此路数,这对应着纽约曼哈顿的一窝。还有各家30年代的影院舞厅,那更简单,门脸上拉几根直线完事,据说和迈阿密的挺像。而Art Deco的桥梁,为数不多,温哥华的Burrard桥以此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