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兰维尔岛(Granville Island)——温哥华的文艺范

作者:阿呆shanghai
阅读数:6568
发布:2016-11-30 08:19:17
  • 字号
  • 100%

格兰维尔岛(Granville Island)——温哥华的文艺范

2014-11-02 21:48 阿呆shanghai 阅读 0

福溪之中有一小岛,名曰格兰维尔。岛以桥为名,先有了格兰维尔桥;桥又由路而名,戏院电影院云集的Granville街横跨福溪才有了格兰维尔桥。


由北至南(图上由上而下)的格兰维尔桥为福溪三桥之居中之桥,桥下偏南带彩的地面即格兰维尔岛。紧对面即为耶鲁镇。

自东而西的观望。可见格兰维尔岛其实与福溪南岸的陆地相连,称为半岛应更准确。格兰维尔岛由1915年格兰维尔桥下的两条挖泥船创造而成,它们将福溪水下的泥沙挖起堆了一坨(75万方沙土),自然形成一面积为14万平方米(35英亩)的人工岛(人工半岛)。之后,其成为一些傻大粗苯玩意的生产场地和堆场,多水泥、砂石和煤炭之类的灰头土脸的物事。当然也为温哥华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1973年的Eaton百货店的推销材料,不经意地把格兰维尔岛作为前景。当时裆烫的基本天际线与现今区别不大。格兰维尔岛也大致略同,建筑物也是以low-rise的方式平铺其间。但其中的实质变了,旧瓶新酒的意思。

格兰维尔桥正下方为格兰维尔岛的入口。此为Brenna Boucher的略带抽象的作品。

该入口的夜景。温哥华人懂花钱的门道,对于标志性的门面,也是点到为止。

底下看,桥与岛也是关系紧密。此处的水不活泛,眼前的水潭里有些发红的咸水藻类。

入口的东侧有福溪社区中心。露天场地也有跳舞的,年轻人的探戈,比起广场大妈舞似乎少讨人厌。JackDarcus画了游人从海边路(seawall)望人景的情形。

从社区中心东行,艺术气息通过傻大粗苯的装置体现。作品的逻辑很直白,有用变为无用,产品成了艺术。有女子在边上享受阳光以及艺术。

环岛水边皆设步道。

水面宽阔处,福溪中船艇云集。

几十年的老辈,自是雍容。

机动橡皮艇候着接资深美女。岸边与水中船艇的交通依赖这种专属服务。

 格兰维尔岛外侧有十余栋形状颜色各异的船屋。为与环境相配,竭尽所能地花样出新。

船屋顺岸两排,此为二线海景房。自身成为游人的风景。

船屋的主人有个大好处,不用花钱就可拥有游艇泊位,一年可省个好几万了。这家有品,帆船和屋宇的颜色和用料和谐配搭。

水上的各类家什在此随手拈来。

格兰维尔岛最有大名的所在是EmilyCarr艺术大学,一所高端而小众的学校。怪异粗砺的主楼在1918年的老工业建筑基础上改建,体现了后工业时代的审美。北京798和上海等地的厂房改造,均为眼前如此这般的看样学样。

窗户外的水泥储罐是仅存的工业时代的活标本。

结构和管线外置,Foster的高技派语言在老厂房身上变得顺理成章。

周边的老厂房涂上颜色就成了校园建筑。作画室,空间大得奢侈。 

 阳光下的校舍颜色纯度很高。

西斜的阳光映照着一位低头族。

Pier 32是Emily Carr的教室,紧挨其右为一间仍在运行的水泥厂。

这家名为海洋(Ocean)的混凝土厂,因为身处格兰维尔岛而觉得不好意思。只好在橄榄车上画些图案,造些气氛。

几天之后在桥上拍的,两个立罐上又新涂了红黄蓝,气氛更浓了。

迎着游客处,有一招贴,介绍了混凝土厂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对温哥华建设的必要性。提了原料中的水泥、石灰和砂石分别来自何处,生怕看官不明白,还加了句:水泥是面粉,混凝土是面包(Cementis the flour, concrete is the bread)。

笑脸车。

草莓车。



这辆一般了,前面还见过,正在施工现场干活,网上宕的。

估计是艺校生的习作,很复杂的装置。其实就是两个球从下搬到上,又从上滚到下,模拟混凝土的搅拌过程。

除了造型艺术,还有几个剧团在此。此为针对年轻观众的Carousel剧团,1993年入驻格兰维尔岛。早年专演穿现代服装的莎士比亚,现时古典现代全上。

学校的各种艺术门类齐全,这家是丝绸纺织工作室,开放布置使工作成为艺术(行为艺术)。

桥下有一小艇悬于空中,又为“有用——无用”的转型案例。到处弥漫着吃多了撑。

资深俊男靓女大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,长时间地凝望某处。

格兰维尔岛上的市场在旅游者中有大名,来温哥华的多会去逛一下。
边上有一大片木甲板作停车场和码头用。此宝地,停车居然免费。

市场一溜四排房子,挺大的。

SandrinePelissier的水彩表现了其中的水果摊。市场中的还有几十个各地吃食摊位和卖旅游品的,当地人也不少。生意不错。

餐馆的外墙黄得耀眼。如此大胆,只能是西域的黄色确实没有太多的其他含义。

此房低调,为修船的车间。屋脊上有一溜海鸥。该鸟性喜占山尖为王,这平直的屋脊给了大家平起平坐的机会。

帆船的帆受力点较高,船身之下有一降低重心的平衡鳍,上岸动作幅度就上去了。

此为专业家什,用于提升船艇。

木质的老船,有腔调。

海鸥漂亮。但白色的排泄物到处都是,也讨人厌。

于Burrard桥东望,格兰维尔岛西面的局面一目了然。

站在格兰维尔岛西看,老朋友Burrard桥处于最美的角度。

该处是温市的经典景点,类似本国普遍的不能免俗,拍婚纱照的也会排着队前来。JackDarcus的蛋彩画表现了在雾中抢镜头的新人们,摄影师的马步稍有些搞笑。

耶鲁镇隔福溪相望。熟悉的风景。

Emily Carr的教师Jack Campbell所绘,由格兰维尔岛望耶鲁镇夜景。

敢于用色,是这个小岛的特点。在明亮的阳光下,红色蓝色凸显。但原有的工业建筑的灰头土脸也成为必要的反衬,使颜色成为颜色。

格兰维尔岛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进入后工业时代的空间转型模板,类似的进程也已在本国出现,因此显得有些俗套。

尽管是无用之用,总体还显得自然。

2014年11月2日


 

分享此文章

分享到微信

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,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